【杜甫写的《月夜》这首诗所有的注释及解析】一、诗歌原文
> 《月夜》
> 杜甫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二、注释与解析总结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
创作背景 | 此诗作于公元756年,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被叛军所俘,困居长安。诗中写的是他思念远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的妻子的情景。 |
体裁 | 五言律诗 |
主题思想 | 表达了诗人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战乱时期人民的离散与痛苦。 |
- 鄜州:地名,在今陕西富县。杜甫的妻子当时在此。 - 闺中:指妻子。 - 独看:独自一人望着月亮。 - 遥怜:远远地怜爱。 - 未解忆长安:孩子们还小,不懂得思念长安(指自己)。 - 香雾:形容妻子鬓发上的香气。 - 云鬟:女子的头发。 - 清辉:月光。 - 玉臂:形容妻子的手臂洁白如玉。 - 虚幌:薄纱帘子。 - 双照:夫妻二人共同照耀。 - 泪痕干:泪水干了,表达希望重逢的渴望。 | ||
艺术特色 |
- 借景抒情:以“月”为媒介,寄托思妻之情。 - 虚实结合:通过想象妻子在月下独望的情景,表现自己的思念。 - 细腻描写:对妻子形象的刻画细致入微,情感真挚动人。 - 语言简练:用词朴素自然,感情深沉。 | |
情感表达 | 诗中充满了深切的思念与无奈,既有对家人的牵挂,也有对时局动荡的忧虑。 |
三、诗歌结构分析
段落 | 内容 | 情感/作用 |
首联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开篇点题,描绘妻子在月夜下孤独望月的情景,引出思念之情。 |
颔联 |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转入对孩子的思念,体现家庭的分离与无奈。 |
颈联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 细致描写妻子的形象,突出其美丽与凄凉。 |
尾联 |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收束全诗,表达希望早日团聚的愿望,情感升华。 |
四、总结
《月夜》是杜甫在战乱中写下的一首深情之作,通过对妻子和子女的思念,表达了他对家庭的牵挂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深厚情感与高超艺术造诣。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人民苦难的真实写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