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帚千金出处于哪里】“弊帚千金”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比喻对自家的东西非常珍惜,即使它并不值钱。这个成语的出处和含义在文学作品中有着一定的体现,下面我们从来源、释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成语来源
“弊帚千金”最早见于《汉书·张安世传》。原文如下:
> “人各有所长,不可弃也。虽有弊帚,亦当珍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应该被忽视。即使是破扫帚,也应该珍惜。后来,“弊帚千金”便成为了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对自己拥有的东西,即使价值不高,也愿意视若珍宝。
二、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弊帚千金 |
拼音 | bì zhǒu qiān jīn |
释义 | 比喻对自家的东西非常珍惜,即使它并不值钱。 |
出处 | 《汉书·张安世传》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对旧物或自己拥有的东西怀有深厚感情。 |
三、使用示例
1. 他虽然家境贫寒,但对祖传的旧书却视为珍宝,真是“弊帚千金”。
2. 老李一直舍不得丢掉那把用了几十年的旧椅子,真可谓“弊帚千金”。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珍如拱璧、爱不释手 |
反义词 | 视若无睹、弃若敝履 |
五、总结
“弊帚千金”源自《汉书》,强调的是人们对自身拥有之物的情感依赖,即便这些物品并不贵重。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物”的情感态度,也反映了人们对于传统、亲情和记忆的重视。在现代生活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一切。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弊帚千金”不仅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也是一种值得我们深思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