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公克段于鄢翻译】《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一篇经典文章,记载了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之间的权力斗争。这篇文章不仅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礼”与“义”的深刻内涵。
一、文章概述
《郑伯克段于鄢》讲述了郑庄公在母亲武姜的请求下,对弟弟共叔段给予优厚待遇,但共叔段却不断扩张势力,最终引发郑庄公的反击。文章通过这一事件,揭示了权力欲望的膨胀以及兄弟亲情在政治斗争中的脆弱。
二、翻译与
原文 | 翻译 | 内容简要 |
郑伯克段于鄢 | 郑庄公在鄢地击败了共叔段 | 郑庄公成功镇压了弟弟共叔段的叛乱 |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 起初,郑武公从申国娶了妻子,名叫武姜 | 郑武公的夫人来自申国,名为武姜 |
生庄公及共叔段 | 生下了郑庄公和共叔段 | 武姜生下了两个儿子,分别是郑庄公和共叔段 |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 郑庄公出生时是倒着生的,吓到了武姜,因此给他取名为“寤生”,从此武姜对他心生厌恶 | 郑庄公出生方式特殊,导致母亲对他不满 |
爱共叔段,欲立之,未得而死 | 武姜宠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但未能实现便去世了 | 武姜偏爱次子,但未能实现其愿望就去世了 |
及庄公即位,使公于京,使祭仲为都 | 郑庄公即位后,让共叔段住在京城,并派祭仲管理 | 郑庄公任命弟弟共叔段为京城的管理者 |
京大叔不弟,谓之“京城太叔” | 共叔段不像一个弟弟,所以被称为“京城太叔” | 共叔段的行为不符合兄弟之道,被称作“京城太叔” |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郑庄公说:“做多了不义之事,一定会自取灭亡,你暂且等待吧。” | 郑庄公对弟弟的野心有所预见,选择忍耐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 后来,共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边邑背叛郑庄公 | 共叔段开始拉拢边境地区,对抗郑庄公 |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 子封说:“现在可以行动了,势力强大就能得到民众。” | 子封建议郑庄公采取行动 |
公曰:“无庸,将自及。” | 郑庄公说:“不用,他会自己垮台。” | 郑庄公仍然选择忍让 |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 共叔段又把已经归附的边邑收归自己,直到廪延 | 共叔段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 子封再次建议:“现在可以行动了。” | 子封认为时机成熟 |
公曰:“无庸,将自及。” | 郑庄公仍不答应 | 郑庄公依然选择等待 |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 共叔段修筑城池,储备兵器,准备战车,打算偷袭郑国 | 共叔段已做好全面准备,准备发动政变 |
公闻其期,曰:“可矣!” | 郑庄公得知进攻日期后说:“可以了!” | 郑庄公终于决定出兵 |
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 | 郑庄公攻打京城,京城的人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鄢 | 郑庄公成功镇压叛乱,共叔段败逃 |
公伐诸鄢,段出奔共 | 郑庄公在鄢地追击共叔段,共叔段逃亡到共 | 最终,共叔段被彻底击败,流亡他国 |
三、文章主旨
《郑伯克段于鄢》通过郑庄公与共叔段的冲突,展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同时也反映了儒家对“仁”与“义”的重视。文中郑庄公虽有实力一举消灭弟弟,却选择隐忍,体现出一种克制与智慧。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文章出处 | 《左传》 |
主题 | 权力斗争、兄弟关系、道德与政治 |
人物 | 郑庄公、共叔段、武姜 |
结局 | 共叔段失败,流亡他国 |
思想内涵 | 强调“义”与“礼”,反对无道行为 |
结语:
《郑伯克段于鄢》不仅是一篇历史记录,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政治寓言。它提醒人们,在面对权力与亲情时,应以德服人,以义为本,方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