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物出处于哪里】“非池中物”是一句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有才能、有抱负的人,不会久居人下,终将有所作为。很多人在使用这句话时,可能并不清楚它的出处。本文将对“非池中物”的来源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非池中物”最早出自《晋书·王敦传》。原文为:“大丈夫处世,当扬名于世,安能郁郁久居人下乎?‘非池中物’。”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不甘于平庸、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的心境。后来,“非池中物”被广泛引用,用来形容那些有才华、有志向、不愿屈居人下的杰出人物。
在现代语境中,“非池中物”多用于赞美他人或自我激励,强调一个人的潜力和不凡之处。虽然它并非出自某一部经典文学作品,但其历史渊源明确,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非池中物 |
出处 | 《晋书·王敦传》 |
原文句子 | “大丈夫处世,当扬名于世,安能郁郁久居人下乎?‘非池中物’。” |
含义 | 形容有才能、有抱负的人,不会久居人下,终将有所作为。 |
使用场景 | 赞美他人或自我激励,表达对未来的期望与自信。 |
文化背景 | 源自魏晋时期的历史记载,体现当时士人的志向与追求。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文学、演讲、日常交流中,强调个人潜力与非凡气质。 |
三、结语
“非池中物”虽非出自古代经典文学,但其历史来源明确,文化内涵丰富。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一种精神象征,鼓励人们追求卓越、不甘平凡。了解其出处,有助于我们在使用时更加准确地传达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