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严选问答 >

名落孙山的典故

2025-09-11 22:31:32

问题描述:

名落孙山的典故,有没有人理理小透明?急需求助!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1 22:31:32

名落孙山的典故】“名落孙山”是一个源自古代科举制度的成语,常用来形容考试或竞赛中未能取得好成绩,排名靠后。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功名的追求与挫折。

典故背景

据《宋史·范仲淹传》等史料记载,“名落孙山”最早出自北宋时期的一位考生——孙山。相传在一次科举考试中,孙山和一位朋友一同赴考。考试结束后,孙山虽然没有中榜,但他的名字却排在榜单的最后一位,而他的朋友则连名字都没有出现在榜单上。因此,孙山感叹道:“我居孙山外,君在孙山内。”意思是自己落在了孙山之外,而朋友则在孙山之内,即没有被录取。

后来,“名落孙山”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考试或比赛未获成功,排名靠后。

“名落孙山”这一成语源于北宋时期的科举考试,讲述了一位考生孙山虽未中榜,但名字仍出现在榜单上的故事。该成语现多用于形容人在考试、竞赛或其他竞争中未能取得理想成绩,处于末位。

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说明
成语名称 名落孙山
出处 北宋时期科举考试,见于《宋史·范仲淹传》等史料
原意 考试未中榜,但名字仍出现在榜单末尾
引申义 比喻考试或竞赛中未能获得好成绩,排名靠后
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考试失利、竞争失败等情况
现代用法 常用于自嘲或调侃,表示未达到预期目标
文化意义 反映古代士人对功名的重视,也体现人生起伏的现实

通过了解“名落孙山”的典故,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也能从中体会到古人面对挫折时的态度与智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