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严选问答 >

沈括雁荡山原文及翻译

2025-09-23 09:10:28

问题描述:

沈括雁荡山原文及翻译,有没有大佬愿意带带我?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3 09:10:28

沈括雁荡山原文及翻译】一、文章总结

《雁荡山》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对雁荡山地貌的观察与思考。文章通过细致的描写和科学推理,展现了沈括对自然地理现象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先进性。

文章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雁荡山地形的详细描述;第二部分则是通过类比和逻辑推理,分析雁荡山形成的原因,提出“水蚀说”,这在当时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观点。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雁荡山,在温州乐清县,其山多峭壁,有大小龙湫,飞瀑垂空,声如雷鼓。 雁荡山位于温州乐清县,山势多为陡峭的岩壁,有大小龙湫瀑布,飞流直下,声音如雷鸣鼓响。
山之东南有石门,高丈余,广数尺,人不能入。 山的东南方向有一处石门,高一丈多,宽几尺,人无法进入。
沈括尝游其地,见山形奇秀,疑非人力所能造。 沈括曾游览此地,看到山形奇特秀丽,怀疑不是人力可以建造的。
或曰:“此乃神工鬼斧,非人力也。” 有人说是“神工鬼斧”,不是人力所能为之。
括曰:“不然,此必有因。盖山之形,皆由水之所成。” 沈括说:“不对,这其中一定有原因。大概山的形状,都是由水流形成的。”
盖古时洪水泛滥,水激石而崩,久而积为山。 因为古代洪水泛滥,水流冲击岩石导致崩塌,久而久之堆积成山。
此即所谓“水蚀”也。 这就是所谓的“水蚀作用”。
吾观其石,皆有波纹,如水痕。 我观察这些石头,都有波纹,像是水的痕迹。
由此推之,山之形成,非天工,乃水力也。 由此推断,山的形成并非天工,而是水力所致。

三、总结归纳

沈括在《雁荡山》一文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提出了“水蚀说”的理论,这一观点在当时的地理学界具有开创性意义。他不仅描述了雁荡山的壮丽景色,还结合实地考察与逻辑推理,解释了山体形成的自然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学者注重实证与思辨的科学精神。

这篇文章不仅是文学佳作,更是一篇具有科学价值的地理文献,展现了沈括作为一位博学家的深厚功底与敏锐洞察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