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简介】葛洲坝是中国长江上一座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西郊。它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中国水电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葛洲坝的建成,不仅为长江中下游提供了防洪保障,还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电力供应。
一、葛洲坝概况总结
葛洲坝工程于1970年动工,1988年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整个工程由大坝、水电站、船闸等部分组成,总库容约15.2亿立方米,装机容量达276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50亿千瓦时。葛洲坝不仅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还在航运、灌溉、供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葛洲坝主要信息一览表
项目 | 内容 |
全称 |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
地理位置 | 湖北省宜昌市西郊,长江中游段 |
建设时间 | 1970年动工,1988年竣工 |
总投资 | 约48亿元人民币(按当时价格计算) |
大坝类型 | 混凝土重力坝 |
大坝高度 | 约70米 |
库容 | 约15.2亿立方米 |
装机容量 | 276万千瓦 |
年发电量 | 超过150亿千瓦时 |
船闸数量 | 2个,可通行3000吨级船舶 |
主要功能 | 防洪、发电、航运、灌溉、供水 |
三、葛洲坝的意义与影响
葛洲坝的建设标志着我国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它不仅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还为华中地区提供了稳定的电力来源,对推动当地工业和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葛洲坝的航运功能使得长江成为一条“黄金水道”,促进了沿江经济带的发展。
葛洲坝的成功经验也为后续三峡大坝等更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和管理借鉴。
通过葛洲坝的建设与运行,我们看到了中国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实力与智慧,也见证了国家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