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立卡本是什么样的】“建档立卡本”是近年来在中国扶贫工作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记录工具,主要用于对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和管理。通过建档立卡本,政府可以更精准地掌握贫困人口的信息,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下面将从定义、内容、用途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建档立卡本的定义
建档立卡本是指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由基层干部对农村贫困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后,建立的一份详细档案资料。它记录了贫困户的基本信息、致贫原因、家庭收入、教育情况、医疗状况、住房条件等,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依据。
二、建档立卡本的主要内容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户主姓名 | 家庭主要成员的姓名 |
户籍地址 | 具体的行政村、组、门牌号 |
联系方式 | 户主或家庭成员的电话号码 |
家庭人口 | 包括常住人口和外出务工人员 |
家庭收入 | 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 |
致贫原因 | 如因病、因学、因灾、缺技术、缺劳力等 |
教育状况 | 学生数量、就读学校、是否享受教育补助等 |
医疗状况 | 是否参加医保、是否有大病、是否享受医疗救助等 |
住房情况 | 房屋类型、是否危房、是否已改造等 |
扶贫措施 | 政府已实施或计划实施的帮扶政策 |
帮扶责任人 | 负责该户的干部或工作人员姓名 |
三、建档立卡本的作用
1. 精准识别贫困对象:通过系统记录,确保扶贫资源真正惠及需要帮助的人群。
2. 动态管理:根据家庭情况变化,及时更新信息,调整帮扶策略。
3. 政策落实监督:便于上级部门对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估。
4. 提高工作效率:为基层干部提供统一的记录标准,提升工作效率。
四、建档立卡本的使用对象
建档立卡本主要面向以下人群:
- 农村低保户
- 特困供养人员
- 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家庭
- 缺乏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家庭
- 其他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
五、建档立卡本的管理方式
- 纸质版:部分偏远地区仍采用纸质档案,便于实地查阅。
- 电子化管理: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多数地区已实现建档立卡信息的电子录入和联网管理。
- 定期更新:每年至少更新一次,确保信息真实有效。
总结
建档立卡本是脱贫攻坚战中的一项重要工具,它不仅记录了贫困家庭的基本情况,也为后续的帮扶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确保扶贫政策落地见效,助力贫困地区和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项目 | 内容概要 |
名称 | 建档立卡本 |
作用 | 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政策落实 |
内容 | 户主信息、家庭收入、致贫原因、教育医疗、住房情况等 |
使用对象 | 农村贫困家庭 |
管理方式 | 纸质+电子化,定期更新 |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具体项目或操作流程,可向当地村委会或扶贫办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