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于耳的正确解释】“不绝于耳”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声音持续不断、萦绕耳边的情景。它不仅用于实际的声音,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思想、情绪或印象在脑海中反复出现,让人难以忘怀。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不绝于耳”的详细解释,并结合实例进行总结。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不绝于耳 |
拼音 | bù jué yú ěr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听之不闻,视之不见,故曰‘不绝于耳’。” |
本义 | 声音连续不断,一直响在耳边 |
引申义 | 形容某种想法、情感、印象等持续不断地出现在脑海中 |
二、常见用法与语境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真实声音 | 雨声不绝于耳,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水声包围。 |
描述心理感受 | 他的话语不绝于耳,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
描述文化氛围 | 古琴声不绝于耳,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
描述回忆或印象 | 那些往事不绝于耳,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不绝如缕、余音绕梁、接连不断 |
反义词 | 无声无息、戛然而止、销声匿迹 |
四、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对象:多用于描述声音、话语、回忆等可以“听到”或“感受到”的内容。
2. 感情色彩:中性偏正面,也可带轻微负面情绪(如烦恼、焦虑)。
3. 搭配习惯:常与“声音”、“话语”、“回忆”等词搭配使用。
五、总结
“不绝于耳”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既可以描述真实的声音持续不断,也可以表达内心深处不断浮现的思想或情感。在日常交流中,它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表达更加丰富细腻。
无论是写作还是口语表达,掌握“不绝于耳”的正确用法,都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