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出自】“东山再起”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或力量。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历史典故,与东晋时期的名士谢安密切相关。
一、
“东山再起”出自《晋书·王坦之传》中的一段记载,原意是指谢安隐居东山后再度出仕,并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显著成就。后来,这一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失败或沉寂之后重新崛起,重新获得成功。
该成语不仅具有历史背景,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人生难免有起有落,关键在于如何面对挫折、积蓄力量,最终实现自我突破。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东山再起 |
出处 | 《晋书·王坦之传》 |
原意 | 谢安隐居东山后再次出仕并取得成功 |
引申义 | 失势后重新崛起,重新获得成功 |
历史人物 | 谢安(东晋名士) |
文化意义 | 表达对坚韧不拔、厚积薄发的精神赞美 |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个人或组织在低谷后重新振兴 |
相关典故 | “谢安隐居东山”的故事 |
三、延伸说明
“东山再起”最早见于《晋书·王坦之传》,原文为:“谢安少有重名,隐居会稽东山,每游山水,必尽欢而返。后复出,遂有大功。” 这里的“东山”指的是谢安曾经隐居的地方,象征着他一度远离权力中心,但最终又重返政坛,建功立业。
这一成语之所以广为流传,不仅因为其历史渊源,更因为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无论是在个人成长、事业发展,还是国家兴衰中,“东山再起”都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精神。
通过了解“东山再起”的出处与内涵,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价值,也能从中汲取面对困境时的勇气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