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满词语意思】“扑满”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常出现在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它字面意思是“扑打满”,但实际含义远比字面复杂。根据不同的语境,“扑满”可以有多种解释,本文将对这一词语进行详细梳理和总结。
一、词语释义总结
词语 | 含义 | 出处/用法 | 说明 |
扑满 | 1. 古代一种储蓄器,形似罐子,用于存钱,顶部有孔,投入钱币后无法取出,需打破才可取回。 | 《汉书·食货志》 | 类似现代的“存钱罐”,但不可逆。 |
扑满 | 2. 比喻因贪图小利而失去大利的行为。 | 《资治通鉴》 | 引申为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
扑满 | 3. 有时也指一种古代的乐器,类似鼓,用于祭祀或仪式。 | 《礼记·郊特牲》 | 此种用法较为罕见。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扑满”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如《汉书·食货志》中提到:“民多弃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于是官府设‘扑满’以敛财。”这里的“扑满”指的是政府设立的储钱工具,用于征收赋税,百姓将钱投入其中,不能随意取出,直到朝廷需要时才打破。
到了唐代以后,“扑满”逐渐从实物演变为一种比喻,常见于典故或成语中,用来警示人们不要因小失大。例如“扑满之祸”,意指因贪图小利而招致更大的损失。
三、现代使用情况
在现代汉语中,“扑满”已较少单独使用,更多是作为文化符号或历史名词出现。在文学作品、历史研究或传统文化介绍中,仍可见其身影。此外,在一些地方方言中,也可能保留着“扑满”的原始含义,如某些地区的“扑满钱”即指存钱罐。
四、相关成语与典故
- 扑满之祸:出自《资治通鉴》,形容因贪图小利而引发严重后果。
- 扑满成灾:比喻因过度积累而带来灾难。
五、总结
“扑满”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词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最初的储钱器,到后来的道德警示,再到偶尔的乐器用途,它的意义随着时代不断演变。虽然现代人对其了解有限,但在学习古文、研究历史或探讨传统习俗时,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理解的词语。
如需进一步了解“扑满”在不同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可查阅《汉书》《资治通鉴》等古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