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济于事什么意思】“无济于事”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做某件事虽然努力了,但结果毫无帮助或改变。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某种行为或措施在实际效果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
“无济于事”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意是“对事情没有帮助”,后引申为“做了也没有用”。它通常用于描述某些行为、方法或措施,在面对问题时无法起到实质性的帮助或解决作用。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语气较为严肃,带有批评或无奈的意味。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无济于事 |
拼音 | wú jì yú shì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原意 | 对事情没有帮助 |
现代常用义 | 做了也没用,起不到作用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行为无效 |
例句 | 他提出的建议无济于事,问题依旧存在。 |
近义词 | 杯水车薪、徒劳无功 |
反义词 | 事半功倍、收效甚微 |
情感色彩 | 贬义 |
使用场景 | 批评、分析问题、总结经验 |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交流中,“无济于事”可以用于表达对某种做法的不满或失望。但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过于生硬或不恰当。如果想让语言更自然,可以考虑使用“没用”、“没效果”等口语化表达。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无济于事”的含义及使用方式,有助于在写作或表达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