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严选问答 >

何不食肉糜的典故

2025-10-02 03:56:46

问题描述:

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在线等,求秒回,真的火烧眉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2 03:56:46

何不食肉糜的典故】“何不食肉糜”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对现实问题缺乏了解、脱离实际、空谈理想的人。这个典故最早出自《晋书·惠帝纪》,讲述的是西晋惠帝司马衷的一段轶事。

据《晋书》记载,当时天下大旱,百姓饥饿,很多人饿死。有人将此事告诉晋惠帝,惠帝听后竟然问:“百姓无粟米,何不食肉糜?”意思是:百姓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这句话听起来荒谬至极,反映出皇帝对民间疾苦的严重不了解,也显示出其脱离现实、脱离群众的思想。

这个故事后来被广泛引用,用来讽刺那些不接地气、只说空话的人。在现代语境中,“何不食肉糜”常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对社会现实缺乏认知、提出不切实际建议的人。

项目 内容
典故来源 《晋书·惠帝纪》
出处 晋惠帝司马衷
故事背景 天下大旱,百姓饿死,皇帝不知情
原话 “百姓无粟米,何不食肉糜?”
含义 脱离实际、不体察民情、空谈理想
现代用法 讽刺不接地气、脱离现实的人
文化影响 成为成语,常用于批评不切实际的观点

通过这个典故,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统治者如果脱离群众、不了解真实情况,就容易做出荒唐的决策。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应多倾听、多理解,避免成为“何不食肉糜”的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