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牛衣对泣的主人公是哪一位】“牛衣对泣”是一个出自古代典籍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夫妻在贫困中相互安慰、共度艰难的情景。这个典故背后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那么它的主人公究竟是谁呢?下面将通过总结和表格的形式,带您了解这一典故的来源与人物。
一、典故简介
“牛衣对泣”最早见于《汉书·王章传》。故事讲述的是西汉时期,有一位名叫王章的读书人,家境贫寒,生活困苦。他与妻子住在破旧的草屋中,冬天寒冷,只能用牛衣(即给牛披的粗布衣服)来御寒。一天夜里,王章因忧国忧民而悲痛欲绝,哭得泪流满面。他的妻子见状,也忍不住流泪,两人相拥而泣,彼此安慰,共度难关。
这段故事后来被引申为“牛衣对泣”,象征着夫妻在贫困中的深情厚意与相互扶持。
二、主人公介绍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汉书·王章传》 |
主人公姓名 | 王章及其妻子 |
所处时代 | 西汉 |
故事背景 | 家境贫寒,生活困苦 |
情节描述 | 夫妻共居破屋,以牛衣御寒,夜中相泣 |
典故寓意 | 夫妻情深,共度艰难 |
三、总结
“牛衣对泣”这一典故,虽然字面上看似凄凉,但却蕴含着深厚的人情味。它不仅展现了古代士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也体现了夫妻之间患难与共的真挚情感。王章与其妻子的故事,成为后世文人歌咏的对象,也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爱情与坚持的经典象征。
如需进一步探讨相关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