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严选问答 >

洗尽铅华出自什么诗句

2025-10-09 13:07:10

问题描述:

洗尽铅华出自什么诗句,求解答求解答,第三遍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9 13:07:10

洗尽铅华出自什么诗句】“洗尽铅华”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去除浮华、回归本真。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表达一种淡泊名利、追求本质的态度。那么,“洗尽铅华”这一词语究竟出自哪句古诗?下面将进行详细总结。

一、

“洗尽铅华”最早见于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但现代广泛引用的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的句子:“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虽然这并非直接出处,但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洗尽铅华”逐渐成为形容质朴生活、去除浮华的常用语。

实际上,“洗尽铅华”更早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宋代文人苏轼的诗词中,他常用此意表达对自然、朴素生活的向往。而“铅华”原指古代妇女化妆用的脂粉,引申为浮华、虚饰之物。

因此,“洗尽铅华”虽非某一特定诗句的直接摘录,但其文化内涵和文学背景可追溯至多位古代文人的作品之中。

二、相关出处一览表

作者 作品名称 内容节选 释义/用途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虽未直接使用“洗尽铅华”,但诗中意境与去浮归真的思想相通。
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表达超然物外、去除世俗烦恼的思想,与“洗尽铅华”精神相符。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虽未直接使用“洗尽铅华”,但描绘了质朴生活,体现去浮归真的主题。
现代文学 多部作品中 如“洗尽铅华,方显本色”等 用于形容去除虚假、回归真实的状态。

三、结语

“洗尽铅华”虽不是某一句诗的直接摘录,但它承载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质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从张若虚的诗意,到苏轼的豁达,再到辛弃疾的田园描绘,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洗尽铅华”这一文化意象的深厚基础。如今,“洗尽铅华”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的象征。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