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观于周庙原文及翻译】一、
《孔子观于周庙》是出自《礼记·曲礼上》中的一段文字,讲述的是孔子在参观周代宗庙时,看到一些器物和铭文后所发出的感慨与教诲。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对礼仪制度的重视,以及他对“慎终追远”的思想主张。文章通过孔子的观察与言论,传达了儒家对礼制、道德、敬畏之心的深刻理解。
文章虽短,但内容精炼,语言典雅,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通过对原文的解读与翻译,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并从中获得启发。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孔子观于周庙,入太室,奉玉帛以献,而祝曰:“呜呼!哀哉!死则已矣,而民不思也。” | 孔子参观周朝的宗庙,进入大殿,捧着玉器和丝帛献上,然后祝祷说:“唉!悲哀啊!人死了就完了,但百姓却不思念他。” |
子曰:“吾闻之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孔子说:“我听说:‘君子注重根本,根本确立了,道自然就产生了。’” |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 “所谓孝,就是善于继承先人的志向,善于陈述先人的事迹。” |
“是以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患。” | “因此,君子有终身的忧虑,却没有一天的烦恼。” |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是而已矣。” | “他活着的时候受人尊敬,死去时令人悲痛,如此罢了。” |
三、总结与启示
《孔子观于周庙》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深刻,反映了孔子对人生、礼仪、孝道的思考。文中强调了“本立而道生”,即做人要从根本做起,注重道德修养;同时指出“孝”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赡养父母,更在于继承他们的志向和精神。
此外,孔子通过观察宗庙中的器物和铭文,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人死后不被怀念的感慨,提醒人们应珍惜当下,注重德行修养,做到“生荣死哀”。
这篇文章不仅是古代礼仪文化的体现,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人仍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如需进一步探讨《礼记》中其他篇章或儒家思想的延伸内容,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