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南宋岳飞】《满江红》是南宋著名将领岳飞创作的一首词,以其激昂的爱国情怀和深沉的历史责任感而广为流传。这首词不仅展现了岳飞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也表达了他对收复中原、雪耻报国的坚定信念。本文将从内容概述、情感表达、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核心信息。
一、内容概述
《满江红》全文如下:
>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 驱逐胡虏,还我河山。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以豪迈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抗敌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沦陷的愤懑与对未来的期盼。
二、情感表达
情感类型 | 表现方式 | 具体体现 |
爱国情怀 | 直接抒发 | “还我河山”“收拾旧山河” |
愤怒不满 | 用词强烈 | “怒发冲冠”“靖康耻,犹未雪” |
忠诚坚定 | 表达决心 | “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 |
悲壮感慨 | 回忆过往 | “三十功名尘与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
三、历史背景
项目 | 内容 |
创作时间 | 南宋初期(约1138年) |
创作地点 | 江南地区(具体不详) |
历史事件 | 靖康之变(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徽钦二帝被俘 |
岳飞身份 | 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 |
作品意义 | 反映了当时人民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与对侵略者的痛恨 |
四、艺术特色
特点 | 描述 |
语言雄浑 | 多用感叹句、排比句增强气势 |
情感真挚 | 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强烈情感 |
结构紧凑 | 上下片呼应,层层递进 |
比喻生动 | 如“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极具画面感 |
五、总结
《满江红》作为岳飞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文学上的经典,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图强、保家卫国。尽管历史上关于此词是否为岳飞所作仍有争议,但其精神内核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表:《满江红》核心信息一览表
项目 | 内容 |
作品名称 | 《满江红》 |
作者 | 岳飞(南宋) |
创作时间 | 南宋初年 |
主题 | 爱国、抗敌、收复河山 |
情感基调 | 激昂、悲壮、坚定 |
艺术风格 | 雄浑有力,情感真挚 |
历史价值 | 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
文化影响 | 激励后世无数仁人志士 |
通过以上内容的梳理与总结,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满江红》这首词的历史意义与文学价值。它不仅是岳飞个人情感的写照,更是那个时代人民心声的真实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