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销指的是什么】在国际贸易中,“倾销”是一个常见但复杂的概念。它不仅影响企业间的竞争,还可能引发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理解“倾销”的定义及其影响,对于从事外贸、政策制定或学术研究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一、倾销的定义
倾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将商品销售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对进口国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可能导致本地产业受到冲击,甚至被挤出市场。
二、倾销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倾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类型 | 定义 | 特点 |
正常倾销 | 出口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但未明显损害进口国产业 | 常见于市场竞争激烈时,属于正常商业行为 |
掠夺性倾销 | 以极低价格进入市场,排挤竞争对手后提高价格 | 目的是垄断市场,具有破坏性 |
持续性倾销 | 长期以低价销售,维持市场份额 | 通常由政府补贴支持,对进口国产业影响深远 |
偶发性倾销 | 短期内因库存积压等原因降价销售 | 不具长期影响,一般不构成反倾销调查对象 |
三、倾销的影响
倾销虽然可能带来短期的价格优势,但长期来看,会对进口国的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 对进口国产业的冲击:本国企业可能因无法与低价产品竞争而倒闭。
- 消费者利益:短期内消费者可能受益于低价商品。
- 国际贸易关系紧张:倾销行为可能引发反倾销调查,导致贸易壁垒增加。
- 政府干预:为保护本国产业,政府可能会采取反倾销措施,如征收额外关税。
四、应对倾销的措施
为了防止倾销带来的负面影响,各国通常会采取以下措施:
- 反倾销税:对倾销产品征收额外关税,提高其价格。
- 反补贴税:针对有政府补贴的倾销行为进行限制。
- 贸易谈判:通过协商解决贸易争端,避免恶性竞争。
- 加强监管:建立更严格的进出口审查机制,防止恶意倾销。
五、总结
倾销是一种复杂的国际贸易现象,既有市场竞争力的体现,也可能成为贸易冲突的导火索。了解其定义、类型和影响,有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做出更合理的决策,同时也有助于政府制定更有效的贸易政策。
关键词:倾销、国际贸易、反倾销、市场公平、价格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