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简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一部重要的思想著作,由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撰。全书共26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个部分,共计160篇,约20万字。它不仅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也是一部涵盖历史、文学、天文、地理、医学等多方面的百科全书式作品。其内容融合了道家、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等多种学派的思想,体现了当时百家争鸣的学术风貌。
《吕氏春秋》旨在为秦统一六国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试图构建一个兼容并包的思想体系,以适应国家治理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书中强调“兼儒墨,合名法”,主张以“道”为核心,结合各家之长,形成一套完整的治国理念。
以下是对《吕氏春秋》的基本信息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书名 | 《吕氏春秋》 |
| 作者 | 吕不韦(组织编撰) |
| 成书时间 | 战国末期(约公元前239年) |
| 体例结构 | 十二纪、八览、六论,共26卷 |
| 思想倾向 | 融合道家、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等思想 |
| 内容特点 | 百科全书式著作,涵盖政治、历史、哲学、自然科学等 |
| 目的 | 为秦统一六国提供理论依据,构建治国思想体系 |
| 历史地位 | 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思想文献之一,影响深远 |
《吕氏春秋》不仅是研究先秦思想的重要资料,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与政治智慧。尽管部分内容带有时代局限性,但其综合性的思想体系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