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留置措施】“留置措施”是近年来在反腐败工作中频繁出现的一个法律术语,尤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后,成为纪检监察机关依法开展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对“什么叫留置措施”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其定义、适用范围、程序及意义。
一、
“留置措施”是指监察机关在调查涉嫌职务违法或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时,依法对其采取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措施。与传统的“双规”制度不同,留置措施具有法律依据,程序更加规范,体现了法治精神。
该措施适用于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或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目的是保障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被调查人逃避调查或毁灭证据。留置措施的执行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程序合法、公正。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留置措施是监察机关依法对涉嫌职务违法或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采取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措施。 |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2018年通过) |
| 适用对象 | 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或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 |
| 目的 | 保障调查工作顺利进行,防止被调查人逃避调查或毁灭证据 |
| 实施主体 | 国家监察委员会及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
| 执行地点 | 由监察机关指定的场所,通常为专门的留置场所 |
| 期限 | 一般不超过六个月,特殊情况下可延长 |
| 程序要求 | 需经审批,需有明确的调查事由和证据支持 |
| 权利保障 | 被留置人有权聘请律师、获得医疗救助等 |
| 与“双规”的区别 | 留置措施具有法律依据,程序更为规范;“双规”是党内纪律审查措施,不具法律效力 |
三、结语
“留置措施”作为新时代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制度安排,标志着我国纪检监察工作向法治化、规范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它不仅提升了反腐败工作的效率,也更好地保护了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