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是一门什么课】“思修”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简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一、课程性质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课程全称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课程性质 | 思想政治教育类公共必修课 |
| 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
| 授课对象 | 高校本科生(部分高职院校也开设) |
| 课程内容 | 包括思想修养、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知识等 |
| 学分设置 | 一般为2-3学分,16-32课时 |
| 教学方式 |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实践教学等 |
二、课程内容概述
“思修”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
1. 思想修养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2. 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等内容,提升个人的道德判断力和行为选择能力。
3. 法律基础
学习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
4. 社会实践
部分高校会结合课程内容组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三、课程的意义
“思修”课程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价值观的塑造和人格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四、结语
“思修”不是一门单纯的知识性课程,而是一门具有强烈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思想政治课程。它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