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柑者言原文及翻译注释】《卖柑者言》是元代文学家刘基(字伯温)所作的一篇寓言性散文,借卖柑子的老者之口,讽刺当时官场腐败、权贵欺世的丑恶现象。文章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语言简练,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一、文章总结
本文通过一位卖柑子的老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揭示了外表光鲜、内里腐烂的社会现象。老者虽以卖柑为生,却能直言不讳地指出:“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意思是那些身居高位、身穿官服的人,看似威风凛凛,实则无能无德,不过是徒有其表。文章借柑子“外饰金玉,中败絮”的比喻,讽刺了当时社会上虚伪、腐败的现象。
二、原文、翻译与注释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注释 |
| 余观太学学生诵圣人书,往往不能通其义,怪而问之。 | 我看到太学的学生诵读圣人的书籍,常常不能通晓其中的道理,感到奇怪,就去问他们。 | “太学”是古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圣人书”指儒家经典。 |
| 有卖柑者,南面而坐,鬻柑于市。 | 有一位卖柑子的人,面朝南坐着,在市场上卖柑子。 | “鬻”意为卖;“市”指市场。 |
| 其外袭金玉,中败絮。 | 他的柑子外面包裹着金玉般的光泽,里面却是破旧的棉絮。 | 比喻外表华丽,内里腐败。 |
| 予诘其故,曰:“吾业是以。 | 我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靠这个谋生。” | “业”指职业;“是以”即“因此”。 |
| 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 | 我卖它,人们买它,从来没有说过什么。 | 表明人们只看外表,不问内容。 |
|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 | 现在那些佩戴虎符、坐在军帐中的人,看起来像是保卫国家的栋梁,真的能传授孙子、吴起的兵法吗? | “虎符”是调兵的凭证;“皋比”是将帅的坐席;“孙吴”指孙武、吴起,古代名将。 |
|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 那些戴着高帽、拖着长带子的人,看起来像是朝廷的重臣,真的能建立伊尹、皋陶那样的功业吗? | “伊皋”指伊尹和皋陶,古代贤相。 |
| 吾亦知其然,然吾不售,谁售之? | 我也知道这是这样的,但我不卖,谁来卖呢? | 表达对现实的无奈与讽刺。 |
三、文章主旨
《卖柑者言》通过一个普通卖柑者的言行,揭露了当时社会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讽刺了那些表面光鲜、实际无能的官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腐败的不满与批判。文章语言犀利,寓意深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知。
四、结语
《卖柑者言》虽篇幅不长,但思想深刻,语言生动,是中国古代寓言文学中的精品。它不仅是一篇讽刺散文,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病态与人性的扭曲。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不要被表象迷惑,应注重内在品质与真实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