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逮捕】逮捕是指执法机关依法对涉嫌犯罪的人员采取强制措施,将其从其所在位置带走,并限制其人身自由,以防止其逃避侦查、审判或继续实施犯罪行为。逮捕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通常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法院根据法律程序作出。
一、逮捕的基本概念
逮捕是一种强制措施,适用于已经涉嫌犯罪且有证据表明其可能逃避侦查、毁灭证据或继续犯罪的嫌疑人。逮捕的目的在于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确保司法公正。
二、逮捕的法律依据
在中国,逮捕的法律依据主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该法规定了逮捕的条件、程序、适用对象以及相关权利保障等内容。
三、逮捕的类型
| 类型 | 定义 | 适用情况 |
| 刑事拘留 | 对涉嫌犯罪的人,在一定时间内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 | 情节严重、有逃跑或毁灭证据风险的嫌疑人 |
| 批准逮捕 | 由检察机关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实施逮捕 | 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且符合逮捕条件 |
| 执行逮捕 | 由公安机关依法对已被批准逮捕的嫌疑人实施拘捕 | 检察机关批准后,公安机关负责具体执行 |
四、逮捕的程序
1. 立案调查:公安机关对案件进行初步调查。
2. 收集证据:获取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的证据材料。
3. 提出逮捕申请:向检察机关提交逮捕申请及相关证据。
4. 审查决定:检察机关审查后决定是否批准逮捕。
5. 执行逮捕:公安机关根据决定执行逮捕。
五、被逮捕人的权利
- 知悉被逮捕理由的权利;
- 聘请律师的权利;
- 保持沉默的权利(在特定情况下);
- 不被非法拘禁或虐待的权利。
六、逮捕与拘留的区别
| 项目 | 逮捕 | 拘留 |
| 法律依据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 执行机关 |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 | 公安机关 |
| 期限 | 一般不超过2个月,复杂案件可延长 | 一般不超过14天,特殊情况下可延长 |
| 权利保障 | 更加严格 | 相对宽松 |
七、总结
逮捕是刑事司法中的一项重要强制措施,旨在确保案件顺利侦查和审判,同时保护社会安全。它必须依法进行,保障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了解逮捕的定义、类型、程序和相关权利,有助于公众更好地理解司法制度,维护自身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