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门山的原文和译文】《水经注》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地理著作,由北魏时期的郦道元所著。其中“孟门山”一节,描绘了黄河中游地区的一处险峻山地,展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观察与文学表达。以下为“孟门山”的原文及译文,并以加表格的形式呈现。
一、
《孟门山》是《水经注·河水》中的一个章节,主要描述了位于今山西省与陕西省交界处的孟门山及其周边的地理环境。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山势险峻、水流湍急的特点,同时融入了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与文学价值。
该段文字不仅具有地理学上的参考价值,也体现了古代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美。其语言风格古朴典雅,结构严谨,是研究中国古代地理与文学的重要资料。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 原文 | 译文 |
|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石壁高数十丈,青黑如墨,下有深潭,水深不可测。 | 孟门,就是龙门的上口。石壁高几十丈,青黑色如同墨色,下面有深潭,水深得无法测量。 |
| 水激立壁,飞湍若雷,声闻数里。 | 水流冲击石壁,飞溅的急流如同雷声,声音可以传到几里之外。 |
| 空谷回响,猿鸣鸟啼,不绝于耳。 | 空旷的山谷回荡着回声,猿猴的叫声和鸟儿的啼鸣不断传来。 |
| 山势险峻,非人力所能凿也。 | 山势险要陡峭,不是人力能够开凿出来的。 |
| 有神龙居之,每岁旱,则祷之,必雨。 | 有神龙居住在这里,每年干旱时,人们就来祈祷,必定会下雨。 |
| 故老相传,此山乃禹所凿,以通河。 | 老人们相传,这座山是大禹所凿,用来疏通黄河的。 |
三、结语
《孟门山》一文虽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语言凝练,既有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有神话传说的穿插,展现出古代地理志书的独特魅力。通过原文与译文的对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段文字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地理知识的记录,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